汤重熹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执行所长

专家简介

汤重熹,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战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历任副所长、执行所长。荣获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中国设计70人荣誉奖章,中国杰出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长期参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设计实践,主持并参与飞利浦电器集团公司LED灯具设计、芬尼克兹电子有限公司的装备机械设计、广东深圳超频三科技公司照明产品设计、福建厦门路达卫生洁具设计前期基础系统设计研究、厦门金牌橱柜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厨房基础研究、佛山箭牌家居集团公司卫浴基础研究、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厨电产品设计、上海正泰电器集团的低压电器产品基础研究等企业项目的系统设计研究,近百项产品投产上市。

著有著作《产品设计的理念与实务》、《设计力就是竞争力》、《城市公共环境产品设计》等15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景观设计》等2部,同时于2008年被评为国家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发表《中小企业工业设计支持体系的构建与设想》、《创新设计---“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突破口》《唤起回忆就是唤起责任》、《绿色材料应用设计研究》等论文及设计评论各百余篇。

专家说

专家话刺桐

 

✦行业专家广泛交流,激发持久创新活

Q1:2020疫情环境影响下,中国市场面对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泉州外贸企业和传统制造产业,如果应对此次经济调整,转危为安?

A:泉州发力工业设计产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给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且经过近几年市、区政府的宣传发动,泉州多数制造业企业都知道工业设计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工业设计在企业里并没有最大地发挥它应有的价值,所以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业设计只靠数量取胜没有出路,只靠外观变化更没有出路,创新设计能力非急功近利或速成可以达到。短期外观造型设计服务确实能赚快钱,但长此以往首先不能锻炼设计师系统研究,难以培养出开发设计人才,其次也不能发挥工业设计真正的价值。

凡有影响力的城市,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无一例外都会将设计摆在急需发展的位置,目前泉州发展工业设计已取得不俗的成果,但还应该就以下一些问题展开深层思考与研究:一是重要性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企业观念还很模糊,对工业设计基础研究、设计大数据、云计算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还停留在造型与外观层面上;第二是市、区与企业研发经费占比比例低。虽然近年泉州已提高不少研发经费,但远远低于广东、浙江等周边省份城市,深圳每年单投入到工业设计的经费就达2亿多元。第三是工业设计与研究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泉州引领工业设计的高级人才不多,且现有设计从业人员亟待加强培训提高,跟上当前信息设计的发展需求。第四是强化、提高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研究,加强在不同学科及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渗透。

泉州外贸企业和传统制造产业尤其应全面展开具有行业性创新意义的、全行业性的基础研究,打破以往单靠设计师个人探索式的工作方式。只有创造条件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进行广泛交流,才能保持持久的创新活力,在设计学科前沿取得突破。

 

✦大赛成功与否不能通过作品数量,奖金丰厚来判断

Q2:如何判断一个比赛的价值,要如何打破大赛华而不实的僵局,从哪些标准去衡量是不是一个属于华人的顶级创新设计项目?

A:国内进入了组织竞赛白热化状态,仅2019年全国工业设计的大赛就有643项,总奖金达到一亿多元,全国省级区域奖金最高的是浙江省,共举办50项大赛总奖金达到2342元,其次分别是广东、北京,福建名列第4。总奖金最高的市级区域,泉州也名列第4,众多的大数据都说明了泉州制造行业对工业设计的高度重视。但大赛是否就可以认为很出色很成功了呢?我个人认为真正有实效的比赛,真正属于华人的顶级创新设计项目,不是看有多少作品参赛,也不是奖金有多么地丰厚,而必须是:

(1)大赛组织部门通过大赛给参赛者的创意带来哪些新观念新知识,引发参赛者哪些创新行为。

(2)设计大赛不能仅仅看重设计形式风格,应更关注从参赛设计作品中所隐含或所体现出来的设计背后策略、流程以及对企业、社会、环境、人类生活带来的价值和深远影响。

(3)参赛的作品即便不能立即投入生产,但也能推动企业设计发展变革思维,反映出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而产生的思维启发,也为企业发现新鲜的血液。

(4)参赛作品具备一定的批量生产的潜质,能为地方产业、为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贡献。

 

专家聊设计

 

✦只空想,不开展基础研究,难以有创新的思维

Q3:您能不能讲一下什么是基础研究?举例谈它的意义?

A:“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而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

生活的基础研究是设计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生活,设计成枯竭之木,没有基础研究,思维成无源之水。创新设计不是脱口而来的,没有生活体验、没有开展基础研究,只是在以往有限的、已有认识的事物上思考,难以有创新的思维。

例如: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展开对中国未来厨房的基础研究,首先研究客观饮食习惯及社会现状对饮食的影响。研究中西方厨房的差异,搜集了改革开放后国内各省市商品房和保障房,国家的政策规范,厨房相关规范标准等等的一切信息和数据。接着研究人的行为与厨房相互关系。以家庭为例研究厨房基本情况、操作动线分析、厨房区域的逗留时间分析、区域间的关系强度与距离;研究厨房中的操作流程对于整体厨房布局、厨柜创新设计和其他厨房产品的创新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课题组通过观察和拍摄,记录厨事活动全过程;针对拍摄的视频资料,实测三口之家的主妇做一中餐,要走多少步,抬多少次手,弯腰多少次,蹲下多少次等数据,做了三千多例,积累大数据。并结合对用户的交流,对用户在洗涤区、准备区和烹饪区的行为特点、需求及遇到的问题开展分析并发现的用户在厨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创新设计。

 

✦有研究积淀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Q4:企业在追求创新、卧薪尝胆与快速变现、速食主义会存在矛盾吗?要如何平衡?

A:我认为肯定存在矛盾,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卧薪尝胆不论是历史典故还是今天重现,都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的努力。而快速变现、速食主义却浮躁,偷巧,耐不住寂寞,不愿沉下心来做研究,总是幻想短期内有成果、能突破。设计强调快速“产出”,追求速食效益,难以保障科学方法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完美性,长期以往就势必抑制研究的创新,丧失积累过程,缺乏自主设计创新的积淀,容易导致单纯跟踪、模仿,形不成原始性的创新成果。企业将丧失创新竞争力。

快速变现、速食主义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沉下心来开展设计的基础研究,甚至根本没有开展过,生活基础研究不足导致缺乏大数据支撑,仅仅依靠销售意见和市场反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消费者对需求什么产品往往描述不清,缺乏数据支撑,设计要引导市场、创造市场必须紧紧展开百姓生活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而不是在传统产品品类上做“变化更新”,换换“色彩和外观”。更不是通常流行的采用“头脑风暴法”可以创新出来的。作为周期长、探索性强的基础研究活动,它以追求真理为最终目标,显示并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企业要生存,常常违心地接一点快速变现的单,做一些速食主义的活,那也无可非议,但设计企业不能长期沉湎在这一时速食、快速变现的成功假象之中,设计企业要长期地、健康地发展,终究必须有周期长、探索性强的研究积淀。工业设计不能仅是快速变现、速食主义的工具,而更应该是一种“创新模式”。工业设计要推进技术转移和科技进步以“定义需求、引领消费、创造市场”。

 

✦不受爆款左右,专注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Q5:爆款、爆红之后,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层出不穷新的营销手段,企业要如何应对,持续输出创新力?

A:爆款还是就“产品”而言,在某阶段市场上热销的单一产品,而受到追捧,为企业创造更多更高利润的产品,只是赚快钱的一种形式!爆款以低价策略取悦消费者,由于不断有诱导消费的新爆款出现,鼓励消费者不断追求更新,浪费社会资源,这与设计是创造一种更科学更合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保护环境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相违背。而爆红时代,有这样一种说法:捧也是媒体,杀也是媒体,昙花一现的现象…… “商业”正是攥住了这个“法宝”,用广告、包装等一切视觉手段鼓吹“以旧换新”、“流行、时尚、炫、酷”、“节假日商机”、“双十一”、幸福模式等等“消费黑洞”!制造所谓有“牌”无“品”等销售奇迹。

“工业设计”的本质和理念之所以难以被上层和底层接受,就是因为长期以来容易被曲解为“造型”“美化”“时尚”……可以被利用于“牟利”的最大机会! 

企业要如何应对?持续输出创新力。重要的是企业发展方向不要受爆款的左右,应该坚定地将发展重点放在建立工业设计数据资源中心,参与设计领域相关标准制订,在建设重点聚焦元器件数据库、CMF(色彩、材料、工艺)数据库、文化艺术资源库、人体心理生理数据库、产品图谱库、行业分析数据库、生命周期评价数据库、设计项目案例库、专利数据库等基础信息资源方面投资金,坚定不移地朝前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将企业精力集中在开展产品试制、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模具制造等服务上,提高设计企业市场响应速度;加强成果转化全流程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提供快速维权等服务;搭建工业设计网络交易平台,有效整合资源,搞好需求对接。同时在培养和引进工业设计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区域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专家库;加强与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设计人才省内外双向交流和联合培养的机制。

 

专家谈产业

 

✦设计产业必然从单一性要逐步转向系统性

Q6:面对目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对设计未来发展走向产生哪些影响?

A:今年的疫情对我们整个社会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实际上就是在疫情爆发之后,我们如何在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的应对,给我们的设计带来非同寻常的新问题。对设计未来发展走向如何来支撑我们的转型和创新产生影响:

(1)加强了设计师的服务社会的责任心,提高了对未来设计的认知度,创造一种更科学、更健康、更合理的新生活方式。

(2)数字科技引发的服务设计必定成为今后的主流,此次疫情中的购物形式、医疗形式和娱乐形式等,广泛使用的电商、快递服务等形式。服务设计体系与数字信息的结合,正影响和左右着设计趋势。

(3)疫情期间网上的平台教育也给设计教学提供了一次全新上课模式的实验,线上讲课、线上作业、线上讨论、线上评审等新模式得以全面应用。

(4)在产品设计方面需求变得更大,且越来越多元,而我们的防疫、防护和检测等健康设施产品必定成为今后重点设计方向。

(5)生态环境和规划设计体系极大地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理念,建筑形态、交通形式和生态环境如何快速转化成防疫的封闭治疗点,在未来服务设计中应充分考虑。

(6)现在人们都在谈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话题,如何融合,实际上这一话题也是提升设计能力的核心问题。

这一切都对设计未来发展走向产生大的影响,是我们保持设计创新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设计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必然从单一性要逐步转向系统性,从而构建一个从设计、加工、营销、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更重要的是设计行业必须抛弃简单外观造型的设计服务习惯,强化专业综合型服务为主体的的服务设计,充分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在设计服务中的应用。

 

✦注重设计教学的多向互动,激发自主研究积极性

Q7:新环境要求下,新型人才教育培养要如何更新升级?

A:在今天信息激增、知识不断更新的新环境要求下,新型设计创新人才的教育培养,我认为应进一步注重设计教学的多向互动,激发学生自主研究的积极性。概括地说,教学培养应力争做到:

(1)独立思考与想象力的能力培养,挖掘每个人创造的思维潜能,培养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敢于创造的人;才有可能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或善于对现有问题提出质疑;

(2)现代信息技术与技能应用的培养:在新环境要求下设计教学的新思维、新观念,努力掌握基础研究、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等的知识,并在教学中学会初步应用。

(3)动手能力的培养:只有动手,设计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扩展、调整、延伸或深化,不要习惯陷入在电脑荧屏前想象,必须到实验室、到车间、到工作坊去动手,在动手中思想;

(4)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努力向工程科技人员学习,善于发挥团队的集体智慧,提高个人综合的研究素质与能力;

(5)强化设计基础研究的平台构建:在教学中应用设计基础研究尤其重要,忽视设计基础研究将使工业设计永远处于“外观形态”的尴尬局面;

(6)依托地方产业结构,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人才,积极构建培养实践应用的能力,使学生开阔视野,并在设计实践中理解专业知识。

    由此新型人才教学培养要注重:

(1)变课堂讲授为项目实战实践

一般设计教育,大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其过程、内容、方法上近乎雷同。忽视知识的应用及实践动手的综合素质训练。必须改变以往重技能,轻思维,强化学生对时代语境的感悟能力。将实战实践项目引入教学,贯穿基础研究、大数据的运用,并动手体验,项目实战实习较之课堂讲授更加生动、明确,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掌握

传统教学强调课程结构的编排,向学生灌输基本理论知识,表现为被动学习。但工业设计在许多方面难以永久固定地确立秩序和搭配关系。在新环境要求下我们要面对社会、市场和经济的急剧变化,应注意解决动态的设计实践发展和静态的课程结构之间势必引发教与学之间的冲突。注重知识的综合性、交叉性与系统性成为必然。把被动讲授转化为主动动手应用,引发学生探讨研究的热情。

(3)变知识掌握为重应用创新

强调培养应用型研究的人才,既掌握本专业较前沿的理论,又能在设计工程过程中经受住来自材料、结构等实践考验与锻炼,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在新环境要求下超越物质性的、非物质的、数据的、智能性等的设计将成为社会的主流。设计教学应重视这一趋向。

(4)导入基础研究变追求结果为重过程

忽视设计基础研究将使工业设计永远处于“外观造型”的尴尬局面,永远处于跟随的现状而丧失原创可持续发展的境地。没有基础研究,其发展与进步将是缓慢的、虚弱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将过程体验、动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程序,考验了大家的应变能力,强化学生可持续拓展对能力。

 

✦长期投入,方得始终

 Q8:年轻一代逐渐步入消费中坚层,市场革新对企业产品或品牌创新的影响力。企业要如何应对?

A:现代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企业得90后、00后甚至10后,则得未来、得天下。所以每个企业行业都应该研究他们,研究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与工作形态,他们的学习工作,他们的文化娱乐,他们的起居出行,他们的穿戴喜好等等,否则产品设计就缺乏使用人群而盲目定位,丧失市场,品牌创新堕落成为空头宣传,虚弱肤浅毫无影响力。我个人认为企业可以从下列几点提升加强应对能力:

(1)企业老总要带头提高科学知识的武装,发挥集成设计的策略提升设计思维研究有助于培养专业设计人才,并进而提高设计行业的智力水平。企业家或设计师既可以成为研究和开发事业中的创新的中坚力量,也可以成为有效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桥梁。不断思维强化了设计对工程结构、工艺技术、材料等应用认识。克服由于设计思维的浅层化和生活研究不足导致缺乏大数据支撑窘境,因为仅仅依靠销售意见和市场反馈是远远不够的。

同时学科的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学科发展的时代特征。集成设计讲求的是多种学科交叉互动、合作研究,创造一种全新的视界是当前流行的手法。以打破以往那种单靠设计师个人探索式的工作方式。只有创造条件促进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进行广泛交流,集成设计,才能保持持久的创新活力和在设计思维上的提升突破。

(2)设计师应坚持学习工匠精神,强调基础研究。工匠精神概括起来就是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设计行业不少人轻视实践动手锻炼,不愿参加实测试验操作工作,认为那是实验员的活,不是设计师的事,这是错误的认识。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综合竞争力的比拼,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必须有效地展开基础研究,遵循原创性发展方向,发挥设计思维的作用,缜密展开研究征程,虽然基础研究是顺序渐进的、艰苦的,但它可以吸收和消化新知识和新技术,令企业在角逐中领先。

企业提倡持之以恒的设计情怀浮躁,偷巧,耐不住寂寞,不愿沉下心来做研究,总是幻想短期内有成果、能突破。

    目前国内设计机构较多,而专业设计机构满足单项设计,多为短期服务型、以外观设计为主;自主研究开发型少,应用研究型极少。短期外观造型设计服务确实能赚快钱,但长此以往首先不能令设计师系统的研究锻炼,难以培养出开发设计人才,其次迎合了一部分企业跟风模仿的陋习。

 


上一条:鲁晓波 下一条:张凌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