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峭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

专家简介

梁峭,湖南大学博士,米兰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副教授,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重点实验室“移动生活方式设计研究实验室”负责人之一。在EI、CSSCI、CSCD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2016年《装饰》杂志年度优秀论文。出版专著1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车载智能交互情境下基于厚数据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形面生成视角下的汽车造型内隐性知识挖掘与设计策略重构”。产业合作经验集中在交通工具设计、复杂装备产品、人机交互与体验等领域,主要合作伙伴包括三一重工、嘉陵全域、广州白云集团等。近4年共有6款产品落地量产,其中三一重工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一款伸缩臂叉装车,已于2020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推出。近年指导学生获意大利A' Design Award,韩国K-Design Award,DIA中国设计智造奖等设计奖项。


专家说

专家话刺桐

 

✦借助大数据和厚数据挖掘用户需求

Q1:泉州制造业企业近年来也积极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吗?

A:我觉得要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产品的全流程,借助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构建覆盖全流程的产品平台。用信息技术打通企业上游至下游的价值链,形成从市场、生产制造、营销的全流程数字化体系。同时,除了生产硬件本身的数字化,管理方式也要数字化。借助现代化管理软件与平台,进行全流程的高效监管,提高生产效率。

而在具体的产品层面,要借助大数据和厚数据一起来挖掘用户需求,大数据能够提供对于趋势的把握,而厚数据则能解释数据背后的原因。精确了解用户需求之后,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产品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提高供给效率,避免产能过剩。

 

✦可集中定向招揽人才

Q2:泉州也在积极引入一些人机交互项目落地,您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吸引项目人才落地泉州呢?

A:工资待遇、城市吸引力这些都是毕业生考虑的一般要素,但是最终还是看企业、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所以在选择项目时需要对其前景、规模有较好地把控。落到具体层面,一方面如果能有相关政策倾斜,对人才安家、就业有相关保障是比较理想的。如果鼓励创业项目的话可以从场地、资金、税收等层面给予扶持。另一方面可以将招聘工作细化,根据市、区发展规划和项目人才需求,提前准备,做好宣传、对接工作。对于重点高校可以采用“市校对接”的方式,集中定向招揽人才。

 

专家谈设计

 

✦移动出行本就是生活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Q3:有人说驾驶室如今演变成生活场景的一部分,您认同吗?为什么?

A:是的,伴随着技术、市场、生活方式等条件的改变,人们对汽车内室的认知和需求已进入全新阶段。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和智能系统在交通工具领域的广泛应用,汽车内室的空间、人机界面和交互过程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汽车内室已经从运载情境下的驾乘空间演变成了交互情境下的体验空间。

移动出行本来就是生活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车内的所有行为一定程度上都是车外生活方式和状态的延续或者映射。可移动设备在车内的使用,也使得车内娱乐、社交等活动同车外的关联愈发紧密。此外,电动化和智能化也是影响汽车内室的重要因素。电动化改变了汽车的总布置,也释放出大量的车内空间,为内室的座椅布局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智能化的发展特别是未来L4、L5级自动驾驶的实现,则会完全把用户从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用户在车内的行为将更加自由。未来汽车内室将继续扮演第三空间的角色,其概念和内容也会向着更广更深的维度延展。

 

✦汽车品牌基因的构建也分为内外两个层次

Q4:许多汽车品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设计基因,这些设计基因是怎么形成的呢?

A: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非常强调“识别性”,就是产品有没有明确的特征让用户能够识别并且记住。因此,在造型设计流程中“主题”(theme)的建立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当一个产品树立了较好的识别性时,品牌常见的做法是将这些识别性元素在其他产品中进行系列化使用,从而形成所谓的“家族感”。这就是品牌基因的来源。汽车可以说是最注重品牌基因塑造的产品类型之一,大家耳熟能详的宝马“双肾”、奥迪“大嘴”都是优秀的代表。

如同每个人有着内在的性格和外在的形貌,汽车品牌基因的构建也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内在指的是品牌的定位,即试图在消费者心目中或者在汽车市场上树立怎样的品牌形象,这背后是一种品牌哲学。通常这种哲学在一定时间段内会相对稳定,而且会外化成为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汽车产品本身。这时外在的造型(包括内外饰)会成为视觉的线索,引导用户对产品本身的识别。并且会通过视觉元素的重复使用,形成视觉层面的品牌基因。当然这个外化的过程需要专门的设计技能,也会借助一些工具和载体,比如使用语义引导、形成造型主题、利用情绪板辅助等等,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过程。

 

专家聊产业

 

✦要理解交互设计的本质也要注重产品呈现形式

Q5:智能设计交叉融合了哪些学科的知识?对设计人在知识储备、技术能力等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要求?

A:智能设计是近些年很多学科共同的关注方向,跟计算机科学、传感技术、机械工程、设计学等诸多学科/专业都相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更是把“交互与智能化设计”作为专业核心方向,每年都有不少的智能产品设计案例产出。设计学关注的智能化主要包括软件智能和硬件智能。软件层面主要是借助相关软件工具进行交互系统开发和交互界面设计,常用工具有XD和Axure 。还有部分院校会使用苹果的开源编程语言Swift来进行App开发。硬件层面主要是基于Arduino等开源硬件平台,结合传感器进行硬件交互的设计。因此在江大的课程体系中,我们也进行了对应设置,训练学生软硬件结合的能力。软件交互包括了“Swift基础”、“交互设计原型工具”、“交互设计基础”等课程,硬件交互则是通过“程序设计基础C”、“智能技术基础”和“智能产品设计基础”形成进阶的学习关系。

在智能设计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两点比较重要。其一是要理解交互设计的本质,从用户行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和定义设计问题,而不能陷入“伪智能”、“过度智能”等智能产品开发常见的陷阱中。其二是在原型功能实现的基础上,要注重产品最终的呈现形式,用心处理造型、CMF、人机等等这些经典工业设计的要素,这是决定产品成败的重要因素。

 

✦汽车设计需要极长时间的训练

Q6:现在高校中是否有针对汽车设计有专门的教育?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A:国内外的很多高校都有培养汽车设计的学生,有些学校开设有专门的汽车设计方向,美国的ACCD、德国的Pforzheim都是顶尖院校。汽车设计师的培养跨了本、硕、博三个阶段。其中,本科是最核心的训练阶段,要了解汽车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史、汽车品牌、比例、形面、光影等。根据汽车设计的流程,学习手绘、2D渲染、3D数模与渲染、油泥模型、视频动画等技能。因为汽车是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光是手绘表达的技法本身,就需要极长时间的训练。同时,汽车设计师要对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技术趋势等方面保持敏锐的观察,这些都是汽车设计灵感的土壤。毕业后,设计师们一般会进入主机厂或者汽车设计公司,成为外饰设计师、内饰设计师(负责内饰造型或者Color&Trim),也有部分成为油泥师或者数模师。近几年随着汽车HMI设计的发展,这方面设计师的需求也开始增加了。在硕士特别是博士阶段,从事的主要是汽车相关设计理论的研究,当然,这些研究肯定也离不开设计实践的积累与经验。

 

上一条:张扬 下一条:李培羽